•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咨询热线:0913—3362222

首页医疗新闻 > 媒体报道 > > 正文

“三医联动”让群众就医享实惠

时间: 2024-04-02 14:54:00        来源:陕西日报


三月二十七日,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欣(右)与大荔县医院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渭南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聚焦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不断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在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探索形成一批特色亮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让群众看病就医享实惠》入选2023年度全省改革优秀案例。

近日,记者走进渭南市临渭区、澄城县、大荔县等地部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探访当地开展“三医联动”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典型经验做法。

3月27日,家住渭南市大荔县双泉镇的患者邢女士来到大荔县医院进行术后换药和复查。就在上周,邢女士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县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为她主刀的是来自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的医生韩炜。

“省上大医院的专家在‘家门口’坐诊,咱老百姓看病方便多了,以二级医院的费用享受着三级医院专家的服务,路费也省下不少。”邢女士说。

邢女士所在的双泉镇离大荔县城1个小时车程,离渭南市区和西安市更远。为了让更多像邢女士这样的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大荔县医院积极开展“六院联创”工作,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是联创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大荔县的努力与探索正是渭南市市县两级紧扣自身实际,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聚焦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渭南市推行“六院联创”、“行走的医院”建设、医保服务深化优化等创新举措,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院联创”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六院联创’就是希望通过打造平安医院、质量医院、满意医院、智慧医院、健康医院、节约型医院,探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新模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大荔县医院院长张辉说。

以“质量医院”建设为例,大荔县医院注重业务协作和人才培养,不断强化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和推广,加强与省人民医院、唐都医院的医联体协作关系,并与多家医院建立了肿瘤、骨科、消化等专科联盟,每年应用推广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同时,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展合作,聘请5名教授为“首席专家”“特聘专家”,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和人才带教培养。

来自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张欣已经是第二次来大荔县医院工作了,这次她将在这里工作半年。张欣自3月1日到大荔县以来,门诊、带教查房、业务培训、下乡义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我将利用好这半年时间,提升科室神经系统常见病、疑难及危重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服务大荔患者。同时,助力大荔县医院卒中门诊建设和眩晕学科建设,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当地群众健康意识。”张欣说。

在“满意医院”建设方面,大荔县医院也全面发力,推行有温度的优质护理服务、出院随访延伸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23年,该院门诊患者满意率为99.54%,在渭南市排名第一;住院患者满意率为98.59%,在渭南市排名第三。

去年7月起,大荔县医院在渭南市率先开设了夜间门诊,工作日期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科室将门诊时间延长至20时,并通过县城内广告大屏、医院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推广夜间门诊。开诊以来,夜间门诊的门诊量已接近1万人次,极大方便了学生和上班族看病就医。

自渭南市“六院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蒲城县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富平县医院创建为三级医院;全市共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建设专科6个、陕西省第一批县级临床专科13个。

“行走的医院”

把健康送到村民家

“姬大夫的‘百宝箱’为我解决了大问题,不仅能做检查,还能直接联系北京的专家给我看病。”3月26日,渭南市澄城县城关街道镇基村村民杨大爷说。

83岁的杨大爷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直在吃药调理。前段时间,杨大爷出现了面部、双下肢水肿以及气短、心悸等症状,家属赶紧联系了村医姬永军。

姬永军背起全科医生助诊包上门为杨大爷进行了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通过线上远程门诊平台为其预约了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号。专家通过视频对杨大爷进行了“面对面”诊断,并结合检查结果为其调整了用药。很快,杨大爷的病情就有所好转。

让杨大爷这样的基层患者受益的正是澄城县实施的“行走的医院”项目。“杨大爷说的‘百宝箱’是县上为我们配备的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可开展20项血液检验、11项尿常规检验、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方便我们送医上门、入户筛查。项目还配备了‘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专家资源及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我们可根据患者情况连线县医院医生或者预约北京、西安等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在线问诊。”姬永军说。

据了解,“行走的医院”项目实施以来,澄城县在县医院和18家乡镇卫生院设立了远程门诊中心,为10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助诊包,并开展了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

“我们以县医院为枢纽,对内连接县级重点临床专科和骨干医务人员,对外连接北京、西安等地知名医疗机构。老百姓看病化验检测和挂号都是免费的,节约了就医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我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澄城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副书记位晓华说。

截至今年3月,澄城县“行走的医院”共开展远程助诊5574诊次,其中北京世纪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唐都医院等专家助诊4737诊次,为群众免费开展心电图、B超、尿常规、血压、血糖等检查14981次,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受到了群众欢迎。项目入选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3)》。

“去年以来,渭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累计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1个,实现了县级全覆盖,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同时,不断推动乡镇卫生院全面发展,4所镇卫生院纳入二级医院管理,乡镇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稳步提升。”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张荣岗说。

健全便民服务体系

打造十分钟服务圈

“我一直患有颈椎病,严重时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中医针灸治疗挺管用的,但是以前医保不能报销,只能自费。去年开始,中医针灸治疗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3月26日,刚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完针灸治疗的居民黄阿姨告诉记者。

“2023年1月以来,我们优化医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将中风、面瘫、腰痛、颈椎病、肩周炎纳入门诊报销范围,让参保群众‘小病不用忍、慢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怕’。”渭南市医保局宣传办公室主任刘哲说。

据介绍,上述病种纳入医保报销后没有设置门槛费,患者可凭初次就诊时办理的“治疗直通卡”直接完成医保报销,参保居民可以报销60%,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刘哲告诉记者,除了逐步扩大群众看病报销范围,去年以来,渭南市还整合市本级、临渭区、渭南高新区医保经办业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主城区医保业务同城通办,市直参保职工、临渭区及渭南高新区参保群众可在主城区医保窗口无差别办理医保业务查询、转诊转院及异地就医备案等22项高频业务。

渭南市建立了第一批9个“医保便民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定期在各个驿站提供医保报销、慢性病申请鉴定、特药申请等服务;定期邀请相关医疗专家驻站开展诊疗服务,打造渭南医保十分钟服务圈。

同时,渭南市做好药品耗材集采和结余留用工作。完成了国家组织的1至8批和省际联盟组织的1至5批药品集采、国家组织的和省际联盟组织的共计9类耗材集采,拨付国家组织的1至2批药品结余留用资金470.57万元。积极将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范围,初审通过了伤科接骨胶囊、复方薄荷脑滴鼻剂等28种中药制剂和化学制剂。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不断锤炼作风,营造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干事氛围,完善了‘不论城乡,基本医保全覆盖;不论长幼,生命周期全保障;不论何方,异地医保全护航’的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医保实惠。”渭南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林说。

编辑:党思雨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